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专题展览   > 宋韵黄岩

南湖学派

发布时间: 2022- 11- 03      来源: 黄岩区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宋韵今声丨学术有流派,南湖代代传


何为“学派”?

答案众说纷纭。

《辞海》云:“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现代汉语词典》说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学术界见仁见智,

然公认的是:

一个学派的形成,

定是创造了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

而一个学派的存在,

定是影响深远。

 

点击播放视频


黄岩就有一个学派,
也是台州历史上唯一被文献称作学派的,
便是南湖学派


一、杜氏兄弟开先河


在明清之际,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创作了一部思想史《宋元学案》。书中全面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

 

其中对南湖学案,是这样介绍的:

南湖杜氏兄弟(杜烨、杜知仁)之在沧州,亦其良也。再传而有立斋(杜范),为嘉定以后宰辅之最,声望几侔于涑水(司马光)矣,其学传之车氏(车若水)。是时天台学者皆袭篔窗(陈耆卿)、荆溪(吴子良)之文统,车氏能正之。

 

杜氏兄弟研讨学术思想示意图


南湖学派的创始人,是南宋时期黄岩城北翠屏山下杜家村的杜氏兄弟杜烨和杜知仁。

 

杜烨

字良仲,号南湖,南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官终东阳县主簿,著有《南湖先生文集》七卷。《历代避讳字汇典》记:避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讳,改杜烨为杜煜。因此,杜烨又作杜煜。

 

杜知仁

杜烨的弟弟,字仁仲,号方山。

 

杜知仁少有俊才,为举子文,操笔即惊人;刻意于诗,不奇不已。所撰诗文十五卷,于《礼》《易》《诗》,多所论述,遗憾没有成书就去世了。

 

杜氏兄弟学于石墪示意图


杜烨和杜知仁兄弟二人是黄岩首中进士杜垂象的后裔,他们一开始学于石墪。

 

他在泉州同安任县丞时,朱熹授同安主簿。两人在同一个地方为官而结识。后来,两人多次互赠诗文。石墪病故后,朱熹为其作墓志铭。可见两人颇有情谊。

 

石墪将杜烨和杜知仁兄弟二人介绍给朱熹,于是他们成为了朱熹的高足。据传,南宋淳熙元年(1174),朱熹官为礼部宣教郎,奉旨主管台州崇道观时,受黄岩县令孙叔豹之邀,到黄岩学宫给学子讲学。就在这个时候,杜烨和杜知仁礼请朱熹到翠屏山讲学,台州各地无数学子慕名而来,开一代学风,使黄岩文风蔚起,科举登榜者激增。

 

翠屏山


/此后,

讲学之风也日盛,

书院不断兴起。


宋代时期,台州见于史志的书院有14所,黄岩就占了5所。最早的是樊川书院,便是朱熹和杜烨、杜知仁兄弟讲学之所,后人祀之并建书院。

 

杜烨和杜知仁师事朱熹十多年,深得其传,再传弟子也众多,从宋元到明清,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因杜烨人称南湖先生,而得名南湖学派。

 

这是朱子学在浙江传承的唯一学派,在台州南部传承了近八百年。每个朝代都有著名人物和代表著作,在浙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薪火相传火焰高


杜烨、杜知仁之后,南湖学派开始有序传承,弟子绵延不绝。宋元时期有杜范、邱渐、车若水、戴良齐、方仪、盛象翁、吴澄等人,传到明清,又有文史大家陶宗仪、诗人谢铎、哲学家黄绾、经史学家王棻及弟子王彦威、王舟瑶、喻长霖等人,数不胜数。


车若水

 车若水


吾台在昔,号称名区,赵宋以还,尤崇儒学。两杜众车与闻正学,南湖学派至成,已而益昌。清末黄岩学者、南湖学派的传人王舟瑶在《默庵集》里所言,一语道破了南湖学派的形成。

 

杜范是南湖学派众多传人中官职最高的,也是黄岩历史上官位最高的,官至右丞相。

 

杜范

出生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字成之,号立斋。

 

他也是杜家村杜氏后裔,是杜烨和杜知仁的从孙。他跟随两位叔祖父学习,自小深受理学的影响。

 

杜范思考学理示意图


杜烨和杜范从辈分上来说是爷孙,还有师生之名,两人却在南宋嘉定元年(1208)同科中进士,成为一段佳话。

 

杜范一生忠君爱民,素有贤名,乃一代贤相,理宗皇帝赐他谥号清献,世称清献公。相传杜范出生时,原本浑浊的黄岩母亲河永宁江突然澄清了三天,江水清,出圣人,人们把永宁江称作澄江。


永宁江


车若水也是南湖学派传人中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字清臣,号玉峰,黄岩讴韶人,他的曾祖父车瑾就是南湖同调

 

车若水少时师从永嘉学派的临海人陈耆卿学古文。南宋端平二年(1235),杜范任监察御史归家,车若水听杜范所论,悔前所学,从永嘉学派转到理学。《宋元学案》中描述的车氏能正之,说的就是此事。

 

/从南宋到元明清,
南湖学派历经了多个朝代,
在黄岩一直薪火相传。

 

到了清朝晚期,黄岩有一个叫王棻的人,他博学通经,崇尚宋明理学,赞颂民族气节,以左交许郑右程朱,要使滨海变邹鲁作为教育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王彦威、王舟瑶、喻长霖等人,皆为南湖学派传人。

 

其中喻长霖是众人中科举功名最高的,也是黄岩历史上科举功名最高的,为三鼎甲第二名榜眼。

 

喻长霖

字志韶,黄岩仙浦喻人,是王棻的外甥。

 

他少时师从王棻学习,夜读经史,日习小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和功臣馆纂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多次请他出任要职,他谢绝归故里。1914年,喻长霖受聘任浙江通志局提调,参与通志编修。孙传芳盘踞浙江时,3次到吴山请他出仕,他以终身不事二君辞谢。


三、学术精神一脉承


南湖学派推崇朱熹之学,谓道在是也,穷理求仁,吾知所止。以讲明道学为主,尤重《六经》《论语》《孟子》和《四书集注》,精心考论理学意旨,多有所得。朱熹曾说他们论敬字工夫甚善,论气禀有偏,而理之统体未尝有异

 

穷理求仁,曰道在是。学成不用,以授诸孙。岿然清献,德业愈尊。猗昔河洛,启唐相业。杜烨、杜知仁将穷理求仁的学术精神传给杜范,穷理求仁的学术精神就这样代代相传,其实质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理学精神。

 

南湖学派也认为格物是穷理,不可易也,但不同意以格为至,谓格于上下,可以训至,格物难以训至。如果说致知在至物,就说不通。所以他们认为格且比方思量之谓

 

明代画家郭诩绘《朱子像》


车若水说:杜公事紫阳文公(朱熹)十有余年,前后授受大节,则最初之反躬力索,卒之以去冗长归专一,乃以起见生疑为病。盖反躬以力索,力索而又反其躬,循环无端,表里精切,则豁然贯通,受用逢源。因此,反躬力索的治学精神就成为南湖学派的治学传统。

 

南湖学派传人诸多,著作也很多,主要有杜烨《南湖先生文集》,杜范《清献集》《经筵讲义》,邱渐《四书衍义》,车若水《玉峰脚气集》,方仪《懋翁玩易》等等。

 

杜范文学书籍


南湖学派的传承,历经了近八百年。虽然初创时声望不大,但后来兴盛一时,对黄岩的文脉传承,意义深远。我们回顾历史,回望南湖学派,讲述着这一代代人的传承故事,不得不感慨其间不易,引以为豪。



上一页  宋相杜范       

下一页  宋代黄岩文物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