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专题展览   > 宋韵黄岩

宋相杜范

发布时间: 2022- 11- 03      来源: 黄岩区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宋韵今声|南宋第一贤相杜范:两袖清风存正气,一生长为国家忧


黄岩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两宋时,风流人物更兴迭起,

朱熹数次来此讲学,

使黄岩文风大兴,人才辈出,

其中不乏彪炳史册之人,

但能在《宋史》中占据大篇幅记载的极少,

杜范是其中之一。

 

点击播放视频


杜范

11821245

南宋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

嘉定元年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

台州千年历史官位最高者,被誉南宋第一贤相


一、少时游学,志向初显


翠屏山间的古道青苔疯长,摩崖石刻饱经风霜,静静伫立在石道旁。行走其中,不禁想象800多年前,少年杜范是否也曾每日在此道上往返家中与书院。他是背着书箱独自行步匆匆,还是与三两同窗好友一起谈天说地?

 

翠屏山


淳熙九年(1182),杜范在黄岩杜家村降生。相传他出生之日,原本浑浊的永宁江,忽然澄清了三日,因此永宁江又称澄江,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摩崖石刻


杜范家学渊源深厚,其从祖杜烨、杜知仁皆是当地知名的有学之士,他们受学朱熹,深得其传,潜心钻研理学,开创了南湖学派。杜范自小跟随两位堂叔祖学习,时常在灵岩洞中读书,成绩斐然,渐渐在樊川书院中崭露头角。

 

灵岩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增长见闻,两位长辈便带着杜范游历山川大河,体味世态民情。这样的游学对杜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在游学中见识了王朝颓败,民生疾苦,对压迫剥削百姓的官吏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从此,少年杜范在心里树立了革新政治的伟大抱负。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为了实现报国理想,杜范参加了科举考试,凭借着渊博的知识,于嘉定元年(1208)考中进士,自此开启了他宦海沉浮,为国为民的一生。


《清献集》年谱卷端


二、忧国恤民,清廉自守


进士及第后,杜范并没有立马得到重用,而是去了地方为官。26年来,杜范先后任金坛县尉、婺州司法参军、安吉司理参军、户部架阁文字、大理寺司直、军器局监正,都是八九品小官。

 

位卑未敢忘忧国,杜范官职虽小,但其为民之心昭昭,日月可鉴。在任期间,他廉政爱民,恪尽职守,对不平之事敢于严查,对百姓所言的弊病进行革除,在民间名声极好。

 

杜范故里


端平年间,杜范终于得到了朝廷重用。端平二年(1235)十二月,杜范任监察御史;次年,任太常少卿。朝中奸佞当道,杜范多次反映台谏的弊端,建议理宗重视台谏制度,不为权相所左右。理宗虽然认同,但是并未采取。杜范对理宗更加失望,五次上书辞官,未得准许。同年十月,杜范任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十二月,复任御史。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在此期间,理宗发动收复三京的战争,非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让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淮震恐。在此危急时刻,杜范向理宗递送《论襄阳失守札子》,冷静分析失守原因,提出解决之法,宋理宗采纳并施行,终于打退了蒙军,收复襄阳。

 

仰山堂


事后,杜范多次上书抨击郑清之父子把持朝政,招权纳贿,又弹劾李鸣复、史寅午等人以贿交结,直言:鸣复不去则臣去。理宗不纳所言,杜范挂官渡江而去。

 

嘉熙二年冬,杜范在辞官三年后,被朝廷召回,任江西宁国知州。他刚上任就遇到了宁国府大旱绝粮,便发常平仓米粟救济百姓,并说服城中的富户开仓救民,让百姓得以生存下去。因战乱导致的两淮饥民闻讯而来,其中以张世显为首的饥民就达到3000多人,聚集城外,欲行不轨,杜范设计擒斩张世显,放粮救众,遣散饥民,让宁国府得以安定。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三、殚精竭虑,终其一生


杜范做了四年宁国知州,处理地方事务果断理智、爱民如子,其政绩上达天听。让理宗对他越发赏识,于嘉熙四年(1240)六月,被召还入朝。

 

入朝后,58岁的杜范依旧试图挽救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他指出王朝内忧外患的现状,矛头直指史弥远和史嵩之二人。宋理宗深感有理,任命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次年四月,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清献湖


淳祐二年(1242)六月,杜范被授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两年后任同知枢密院事。杜范的力求革新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朝野有识之士的共鸣。杜范由此正式进入南宋政治领导核心。


 

《清献集》内封                                                  《清献集》卷首卷端


淳祐四年(1244)十二月,杜范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入相后,杜范整肃朝纲,选拔贤才,驱逐史嵩之党羽。针对当时形势,他先后向理宗呈上多封奏札,其中《相位五事奏札》和《相位条具十二事》,堪称为南宋时局开出的两剂药方,定国本系人心,将大宋从岌岌可危中拉回。理宗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12个字赐给杜范。

 

杜家村文化礼堂


同年,蒙宋寿春之战爆发,蒙古军大举入侵,杜范命淮扬、鄂渚二帅东西夹攻,解合肥、寿春之围。令人惋惜的是,杜范入相不久,还未来得及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一一实现,就因积劳成疾,死在了任上。终年64岁,宋理宗谥清献。据传,灵车过处,百姓聚祭巷哭。

 

杜范之墓


杜范任守一方时,减轻徭役、赈济贫民、广修水利、大兴文教;进入朝堂时,整肃朝纲、驱逐奸佞、选拔贤才,尽职尽责。他为官三十多年,家中田产未增一分,老家房屋依旧十分简陋,还留下了遇午,留客,款以葱羹麦饭的故事。

 

《清献集》


华夏的历史星空中,闪烁着千万颗星星,杜范是其中小小的一颗,但在台州的历史天空中,杜范是闪耀的恒星,永远照耀着故乡的大地。



上一页  古闸    

下一页  南湖学派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