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今声|孔庙:半是喧闹半清幽 儒家文化在此中
午后的青年路和劳动路不失热闹,
两侧商铺林立,传来断断续续的喇叭声。
路上人来人往,径自穿梭忙碌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这座城市依旧有条不紊地发展着,
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依旧有条不紊地生活着。
点击播放视频
青年路和劳动路是闹区,都是黄岩城较热闹的街道之一。
而其间最热闹的,又属青年路和劳动路的交叉路口,原是黄岩旧城的中心地带。
桥亭头
过去,
这里叫桥亭头,
因城区五支河上有座钱家桥,
桥中心有石构方亭而得名。
如今,
这里无桥无亭,
桥亭头这个称呼也没有正式使用了,
但它像是一个文化印记,烙在民间百姓心中,
让他们仍然沿用着。
而比桥亭头更深地烙印在百姓心中的,
便是位于桥亭头的孔庙了。
这座处于喧闹的街市中心的古建筑,
独有一份幽静。
它是黄城的文化坐标,
历经千年,让儒家文化在黄岩代代相传。
一、巍巍孔庙,历千年风雨
孔庙
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历代儒客学子朝圣之地。
黄岩的孔庙,又叫学宫、庙学、儒学,为浙江省内现存史脉较为悠长有绪、整体布局保存较完整的县学、孔庙建筑群之一。
孔庙在这个地方建成以来,频遭兵寇风火之灾,屡毁屡建,志书有记载的就多达28次。
孔庙
现孔庙范围,是明成化年间知县邝文所定,东为尚书坊(现劳动南路),南为学前巷,西为直下街,北为学后巷(今青年东路)。
邝文以县东废寺出售款白金17镒作为经费,首建大成殿及两庑、棂星门,还建明伦堂和会膳堂、斋舍70余楹,又将被居民侵占的土地按原图志收回,并扩大南面,用银两买入,再建先贤祠,树立百年历代诸贤遗像。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是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的,道光及同治年间曾对孔庙增建重修。孔庙现存大成殿五间,东西两庑各九间,大成门五间,东西有更衣亭与神祠各三间,以及文奎阁、泮池泮桥等。其他建筑损毁不少,也有许多地方建起了民房和商铺等。
上世纪80年代晚期,明伦堂、崇圣神祠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孔园,是市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二、棂星门入,启儒学之门
劳动南路,东侧商铺依旧热闹,而西侧的已经拆除,留下的是孔庙区块沿劳动南路临街广场。边上,灰砖黑瓦的围墙,隔开了闹市和幽静的孔庙。
●复原老孔庙,重塑新孔园
2018年开始,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民呼吁,着手孔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几年来,拆除周边建筑,按照历史样式“复原一个老孔庙,重塑一个新孔园”,深受市民好评。如今,工程还在继续推进,一个全新的孔园已经开始慢慢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
孔庙牌坊
/在学前巷
有一个高大的牌坊,便是重建的孔庙大门——棂星门。
棂星,即天镇星、文曲星、魁星。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如今,历史上的棂星门仅残存基础,已做回填保护。
孔庙外围,原还有一道高高的围墙,名为万仞宫墙,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万仞宫墙下及两侧开有三道门,称为黉门。再往外两侧,还有两道门,便是东门与西门。东门檐下,存有石碑,上面铭刻“奉旨文武官员及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如今,万仞宫墙和黉门几乎不存,只在棂星门南边留有一小段宫墙。东门和西门已经复建,“下马碑”则镶嵌在棂星门附近的墙上,彰显着对孔子地位尊隆及对儒学与文化的尊重。
/从棂星门中间看去
孔庙整体呈中轴对称布局,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反映了儒家传统礼制观念。
在棂星门内两侧,有几幢重建的建筑,为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分别祭祀黄岩历代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及著名乡贤与忠孝节烈之士。
三、过桥入泮,拜万世师表
/沿着中轴线往里
就是泮池,是官学的特有标志。泮池上有泮桥,仔细一看,其中一块石板上,还有雕刻花纹。过去生员入学称为“入泮”。
/泮池泮桥前面
就是大成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大成门东、西留有神祠和更衣亭各三间,是筹备祭孔仪式,存放物品之地。
大成门里面,两侧是两排长廊式的建筑,称为东、西庑。这里过去是供奉先贤先哲及儒家学派著名人物的地方,如今空置着,早些年会举办一些展览,让古今文化在古建筑中碰撞。
/面对着大成门的
便是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高16米,五楹,重檐歇山顶,正脊砌“天开文运”四个大字,边饰龙凤砖塑。重檐八角以飞椽出檐,起翘高昂具江南庑殿式风格。副阶卷棚,梁阁斗拱刻花繁缛;前檐柱琢狮雕龙,为清代中期佳作。
大成殿内,正中为孔子塑像,上面有一匾,题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殿内还配祀有孔子的知名学生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称“四圣”“十二哲”。
大成殿
四、县级学府,育橘乡英才
明清以来,黄岩孔庙是为县级学府,也称县学,是传承儒家学说、祭祀孔子,选集本县生员以应试科举的场所。孔庙置教谕一员,掌孔庙祭祀,负责教育训导所属生员。又设训导一员,为教官副职,负责管理生员、考勤考核及违犯学规的处罚等事务。
秀才三年考两次,举人三年考一次,中央派考试官到各省主持。黄岩一般每年取24名秀才,取得秀才资格者才能入县、府学学习。几百年来,孔庙为黄岩培育了大批人才,直至清光绪末,科举制度被废停办。
当年,秀才的“校服”是一领蓝衫,未中秀才者不能穿着。秀才入学,第一件事是于正月初八开学之时拜孔子,行拜师礼。
祭祀时,所有轿、马都停在大成门之外,入庙一律步行。县学生员穿蓝衫,官员穿官服,不得穿便服入庙。以击镈钟(大钟)为号,表示祭祀开始。全体行拜礼,拜后献舞乐,编钟、管弦乐响起,舞文武八佾,64人呈纵横皆八的队列,在乐队伴奏下起舞,击敔表示舞乐停止。再献帛、献爵(酒)、献酢等,礼仪非常复杂繁琐。
如今,大成殿内还放置着编钟等乐器。看到这些乐器和现存及还原的建筑,令人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秀才入学拜孔子及祭孔大典的盛况。
民国十八年(1929)之后,孔庙曾经办过女子师范讲习所。抗战结束之后,黄岩中学从灵石搬回城区,原校区尚未修复时,也曾在孔庙短暂办学。后来,孔庙还曾作为黄岩师范学校的校舍。
五、重塑孔园,续千年文脉
大成殿北,原还有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等建筑。1989年,旧址上建了一座孔园。
●一隅之地,尽享悠闲时光
青年西路的西南角,便是孔园的入口。两侧,两位白发老人坐在那里,晒着春日午后的太阳,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白胡子的老孙今年85岁,他的家就住在这附近,常常来这里晒太阳。而像他这样常常到孔园里游玩的老人,数不胜数。
春天的孔园里,各类树木郁郁葱葱。走过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上假山,园子里的景色尽收眼底。小小的园子,应有尽有,景色美不胜收。
建孔园前,这里曾有消防队,还有钟楼,钟楼西侧建有新华书店等建筑,今均废。
●一条长廊,承载岁月静好
孔园假山
如今的孔园,不管是节假日还是风雨天,都不缺人烟。游人三三两两,有牵着小狗散步的,也有围在一起下围棋的,还有坐在那里晒太阳聊天的,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孔园下象棋
在园子东面临街处,有一个长廊。这里更是热闹,有许多人在这里小憩。不远处,还有人坐在小凳子上,为人缝补衣物,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线和缝补材料,不正是在这一带人们生活的色彩吗?
●一棵古树,见证千年历史
长廊旁,一棵古樟树枝叶繁盛,慢慢生长着。它从宋代开始,就站在这里,看着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看着学子们在孔庙进进出出,它见证了孔庙的千年历史,也见证了黄城中心的热闹喧嚣。
孔园古树
我们期待着孔庙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的完工,期待着复原的老孔庙、重塑的新孔园,让黄城的千年繁华,黄岩文化的千年繁荣得以延续。
上一页 委羽山
下一页 黄岩蜜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