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专题展览   > 宋韵黄岩

宋代黄岩诗词

发布时间: 2022- 11- 03      来源: 黄岩区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宋韵今声丨婉转诗词绕千年 几多故事平仄间


一句诗,一阙词,
歌山水,诉幽情。
有些铿锵有力,荡气回肠;
有些读起来淡淡的,亦是韵味悠远。

 

点击播放视频


黄岩,

这座东海之滨的山水之城,亦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千年来,黄岩诞生的诗人、词人如繁星点点,

也留下了无数的诗人、词人,更是走过了无数的诗人和词人。

他们写下一句句诗,一阙阙词,

用诗词歌咏黄岩的山水,黄岩的人和物,

黄岩的故事,倾诉自己对这片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的情愫。

 

特别是宋朝时期,黄岩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空前发展,流传下来的诗词也颇多。

这些诗词在永宁江流域流传千年,在平平仄仄的格律间,无声地讲述了黄岩多少动人的故事。


一、字字句句故土情


黄岩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走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生于斯长于斯,
不管是扎根故土还是走向远方,
他们无不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纷纷写下诗句。

 


求仲弓是黄岩早期的名诗人,他生于黄岩偏远的西部山区,在北宋那个黄岩还尚未发展起来的年代,成为一个特科进士。他与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是以诗文相交的好朋友。

 

他的诗有雅趣,有《求仲弓文集》藏于家,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

 

《灵龟潭》:

江湖虽阔多罾网,幽洞清虚且勉旃。待我功成买双鹤,归来伴汝一千年。

 

《蛇首岩》:

石如蛇首隐林端,未得风雷且蛰蟠。俗眼莫嫌无变化,待生头角始堪观。

 

灵龟潭约上郑乡岭后境内,所在地今已不清;蛇首岩在宁溪上桧。虽然只有两首,但记载了北宋时期黄岩西部山区的景致。


戴复古雕像


戴复古是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也是黄岩历史上有名的布衣诗人,相传他浪迹天涯后,终老黄岩委羽山。自然也为委羽山写过诗:秋老山容瘦,云闲自去来。野人相对此,尘念倏然开。

 

宋时的黄岩,从九峰沿官道往南直到十里铺,遍植梅花,有十里梅林之盛景。一日,戴复古受邀到九峰赏梅,赋诗一首。

 

《黎明府约寻梅》:

霁雪园林粲陆离,九峰山下探梅时。

三川风月醉中见,百里襟怀琴上知。

老树著花春到早,长街笼烛夜归迟。

奚囊一路生光采,中有琴堂唱和诗。

 

有梅有琴有诗歌,其中风雅浸染在九峰山水中。

 

九峰公园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一首《卜算子》道尽了一位黄岩女词人沦落风尘的凄凉和无奈,也讲述了一段凄美的故事。

 

严蕊画像


她原名周幼芳,艺名严蕊,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却不幸沦落风尘,幸得台州知府唐仲友赏识,为她落籍。奈何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他与严蕊风化之罪。严蕊被抓并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她宁死不从。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岳霖欲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卜算子》作答,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普通女子般的生活,就莫问奴归处


二、且认他乡作故乡


从五代开始,黄岩在吴越国治下,成为乱世乐土,之后便有越来越多的名门大族安家于此。特别是到了南宋,宋室南迁,台州成为辅郡,更有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定居黄岩西桥。还有许多在台州或黄岩为官者,他们或举家定居在黄岩,或暂居台州。

 

灵石寺塔


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黄岩人,他们的祖籍也不在黄岩,却被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将他乡作故乡,写下不少诗词。

 

谢伋原是河南上蔡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太常少卿。其父谢克家曾任台州知府,官至参知政事,上书《褫职告词》弹劾秦桧,致秦桧被罢相。秦桧复相后诛锄异己,谢伋辞官隐居黄岩灵石寺。谢伋后迁居三童岙,开辟药园,自号药寮居士,种药为生,成为黄岩谢氏始祖。期间,他写过不少和黄岩相关的诗。


《送司马季思通守沿檄天台二首其二》:

灵石山头路,君应访药寮。

竹阴千个密,松色数章乔。

季弟方从政,孤僧伴采樵。

为言心已往,不待楚词招。

 

《药寮候洪景伯》:

十日元无两日晴,小园幽事最关情。

早披鹤氅看云山,晚踏渔舟趁月明。

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

野亭花径缘君扫,枭枭秋声动旆旌。

 

《题瑞岩惺惺石》:

宁复露棱角,明心不受欺。千年谁可转,空照是宗师。

 

《滴滴泉》:

滴沥来无尽,秋声杂水声。纵观深省后,一酌更心清。

 

北宋时期,临海黄甲巷王珏与兄同登进士,后授官为屯田郎中,迁居黄岩西桥西岸,成为黄岩西桥王氏始迁祖。他也留有一首《空明洞》。

 

《空明洞》:

瑶草琪花半已空,洞门寂寂自春风。千秋只鹤无时返,安得蓬莱有路通。

 


黄岩素有中国蜜橘之乡”“世界蜜橘之源等美誉,是世界宽皮柑橘始祖地。早在三国时期,黄岩就开始种植蜜橘,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黄岩蜜橘在唐朝时被列为贡品,南宋时被高宗称为天下果实第一。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赞美黄岩蜜橘的诗词。

 

南宋时曾任台州知府的曾谹父所写的诗句一自温台包贡后,洞庭罗浮齐避席,道出黄岩乳柑品质比洞庭与罗浮产的橘子更胜一筹。

 

南宋诗人洪适任台州通判期间,也曾写有一首《黄岩道中》。

 

《黄岩道中》:

两日黄岩县,纷然百虑侵。

乍听幽鸟语,复起故园心。

冒热度峻岭,惮劳休茂林。

潮来知海近,三岛可能寻。


三、雁过留痕我留诗


黄岩在天台雁荡之间,山清水秀,有无数文人墨客或专程而来,或走过路过。雁过留痕,而他们留下了不少的诗句,留下他们来过黄岩的印记。

 


一代大儒朱熹曾多次来访黄岩,他第一次来黄岩,是为拜访谢家而来。相传朱熹的父亲朱松为泉州监税小吏时,其安邦治国的才识深得谢克家的赏识,在他的荐举下,朱松于绍兴四年秋入京都,任秘书省正字和吏部侍郎。

 

那年,朱熹奉母亲之命怀着感恩之情拜望黄岩谢氏,奈何谢克家已去世。他见到谢伋隐居的药园,写下《题谢少卿药园》。


《题谢少卿药园》:

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

青山固不群,花药亦婆娑。

一掇召冲气,三掇散沉疴。

先生澹无事,端居味天和。

老木百年姿,对立方嵯峨。

持此供日夕,不乐复如何!

 

朱熹像


因谢伋后又搬至三童岙,这首诗写的究竟是灵石药园还是三童岙药园,成为了当代文史界一大争论的话题。

 

后来,朱熹也曾短暂驻节台州,奏请朝廷拨款修建六闸,阐明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他还亲力亲为,披星戴月在一线,甚至来不及归邸,借宿民居,留下《夜宿洪亭长家》一诗。

 

《夜宿洪亭长家》:

才到秋来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东官河边


相传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曾陪驾宋高宗避海台州,留下一首《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

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

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

只应江海凄凉地,欠我临风一赋诗。

 

宋永嘉状元王十朋因为耽误船班而留宿在庆善寺,留下诗句《宿庆善寺》。

 

《宿庆善寺》:

呼仆回行李,寻僧宿上方。山前十里雪,夜入梦魂香。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也曾写过一首《过黄岩》。

 

《过黄岩》:

魏睢变张禄,越蠡改陶朱。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洙。

 

他和黄岩杜家村的杜浒,结下生死之交,杜浒死于狱中后,文天祥写了许多首诗悼念他,其中一首《哭杜贵卿》。

 

《哭杜贵卿》:

昔没贼中时,中夜间道归。

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

高随海上槎,子岂无扁舟。

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诗词寄情,那些描述了黄岩的诗与词,穿越千年时光缭绕在今人的耳畔,余味依然。而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如今讲来,依然动人。



上一页  宋代黄岩文物

下一页  宋代黄岩望族

分享到:
0